没有恼人的垃圾和扬尘,没有机械轰鸣的噪音,甚至看不到大量建筑工人,盖房子就像搭积木!
4月13日,记者走进唐山市首个全装配式住宅项目——梧桐大道五期建设现场,只见工地四周摆放着预制好的墙体、楼梯等构件,高高的塔吊正缓慢地将构件吊起,稳稳地运到楼板上,供七八名工人协力安装。
“装配式建筑重点在于‘预制’和‘拼装’,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噪声的产生和垃圾、废水的排放,就是这么环保!”梧桐大道五期项目总工程师苑宗双感叹道。
3月18日,河北省住建厅印发《关于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的通知》,提出唐山市、沧州市将开展为期3年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以此为契机,唐山正在开展钢结构建筑试点,打造城市绿色发展的“新名片”。
资源优势奠定产业基础
今年以来,一场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竟使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尽显。
其间,位于唐山丰润区、芦台经济开发区等地的多家装配式房屋生产企业迅速复工投入实战,夜以继日为火神山、雷神山及小汤山“造房子”,展示了唐山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和效率优势。
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响应疫情防控的需求,得益于唐山市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完备的产业基础和明显的资源优势。
唐山素有“中国近代工业摇篮”和“华北工业重镇”之称。凭借丰富的资源,全市已形成主辅行业门类齐全、上下游产业链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具有坚实的制造业发展基础。作为装配式建筑产业的三大主料,钢材、水泥、砂石骨料在唐山更有就地取材之便利。
“试点”花落唐山,绝非偶然。
因产业结构偏重和环保压力持续增加,唐山一直探索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环保红利,被尤其看重。
据测算,1个10万平方米装配式住宅建设项目,可减少混凝土养护用水5000多吨、木方用量650立方米、木模板用量3.8万平方米、垃圾2000吨,节约能耗70%,减少现场用工50%以上。
“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是唐山市对‘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理念的自觉践行。”唐山市住建局建筑节能与技术处处长党开春告诉记者,早在全国许多地方还持观望态度时,唐山多个企业便依靠禀赋起步先行。
自2011年至今,唐山先后承担了6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研究项目,逐步构建起“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科技支撑、项目示范”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模式。2017年,唐山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唐山市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707.434万平方米,其中装配式混凝土422.704万平方米,钢结构建筑279.62万平方米,木结构建筑5.11万平方米,走在了全省前列。
试点蹚道探索推广之路
走进津西集团,研发中心的造型散发着科幻气息——
从外仰望,建筑外墙的每根竖梁都向两边倾斜,玻璃窗也随之被拉伸成菱形,潮味十足;走进大楼,浓浓的钢铁气息扑面而来,横竖交织的线条均由型钢拉成,具备5倍节能的优势。
津西集团董事局主席韩敬远对于这一钢结构装配式“样板间”的推广价值很是看好,“其核心材料就是型钢,我们集团战略目标正是打造全球最大型钢生产应用基地,也是国内唯一具备研发、设计、生产、供应于一体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的钢铁企业。”
相较高端的研发中心,推广至住宅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则更显亲民。
位于丰润区的浭阳锦园4号楼,外表看起来和普通住宅无甚差别,其实有着住建部科技示范工程的背景。
“相比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无论在绿色环保、安全节能,还是在培育新动能、化解钢铁产能以促进城市转型等方面,优势一目了然。”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总工程师张晓峰说。
然而,不可否认,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成本比传统建筑每平方米高500元左右,使其推广受到制约。这也是唐山开展试点需要突破的瓶颈。
“标准化,是降低成本的趋势。”2019年4月11日,在国家级装配式标准化钢结构建筑研究院落户津西集团现场,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岳清瑞如此展望。
针对这一方兴未艾的产业,唐山市也多措并举,探索推广之路
在政策机制方面,计划制定发展装配式建筑及钢结构建筑政策,2020年将6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住宅项目中装配式住宅配建比例提高到40%,并完善激励政策;
在技术创新方面,激发由39家企业组建的唐山市装配式建筑创新发展产业联盟,互相碰撞火花;
在产业培育方面,发展集设计、生产、施工一体的装配式建筑龙头,进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发展;
在提高水平方面,鼓励有实力的施工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推动校企联合,加快培育行业人才;
据党开春介绍,2020年,以被河北省列为“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市为契机,唐山市每年将新建不少于5万平方米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到今年底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占比达到20%。
“这意味着,作为唐山绿色发展的‘新名片’,装配式建筑正由新兴走向潮流。”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