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空气质量继续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
夕阳西下,在广州海心桥上有不少市民驻足,他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斑斓的落霞,惊叹着江面上飞舞的白鹭,忍不住用手机拍下这一美好的景象。市民李女士说:“前几年大家热衷于在朋友圈晒蓝天,现在蓝天白云已经太多了,大家晒的是五彩缤纷的晚霞、翩翩起舞的白鹭。每天傍晚在珠江边散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吹着徐徐江风,生活在广州真是越来越幸福。”
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空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连续六年稳定达标,从2013年的5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22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2023年1-8月,广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9%;PM2.5平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继续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
今年广州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控车、降尘、少油气”的工作思路,印发实施了《广州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深入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全市累计推广应用纯电动巡游出租车1.96万辆,登记注册纯电网约车14.93万辆。2023年以来,完成市中心区828辆非纯电动公交车淘汰,市中心区公交车纯电动比例达100%;注销或报废高排放营运柴油车971辆;抽检柴油车2.09万辆次,遥感监测柴油车约221万辆次;抽检船舶燃油560艘次。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产品限值抽查637家次,推进130家重点企业分级管控、57家企业简易低效治理设施清理整治,排查整治无组织排放和泄漏检测等10个关键环节问题。与此同时,发布实施燃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燃气锅炉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通告。严控工地扬尘污染,组织开展联合检查、暗访抽查,督促整改落实。
水更清
今年前8个月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保持为零
在黄埔区南岗河边,经常可看到端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和观鸟爱好者在静静地守候。“这里不仅有广州比较常见的白鹭,还有褐翅鸦鹃、蛇雕、画眉、红喉歌鸲等珍稀品种。每当我路过看到鸟儿聚集,我都会拍下,通过微信分享给区水务局和南岗河提升工程的设计团队。”广州市黄埔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师陈加林说。水质的不断转好,使得南岗河成为一条市民和鸟儿欢聚的“幸福河”。
南岗河的华丽转身是广州治水工作的缩影,目前广州全市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并在保持“长制久清”标准基础上,继续巩固提升治理成效。2023年1-8月,全市国考、省考断面阶段性达到省年度考核要求,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保持为零。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按照“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的系统治水思路,打好碧水保卫战。今年以来,印发实施《广州市2023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广州市2023年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等系列治水计划,督促排水单元达标改造和合流渠箱清污分流工程按计划推进,切实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按照“一厂一策”原则,稳步提升污水处理设施效能,强化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控制。强化统筹协调督导和水质监测预警,力争尽快实现重点区域一级支流全面消除劣Ⅴ类。以蕉门水道周边为重点区域,全面强化船舶污染防治以及海漂垃圾治理工作。
地更绿
严把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的环境准入关
净土保卫战方面。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原则,印发实施《广州市2023年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严格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公布全市2023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52家,指导、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隐患排查、自行监测、有毒有害物质报备等工作,切实做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有序推进全市污染地块的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方案、效果评估等评审备案,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共同实施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的环境准入把关。2023年1-8月,完成122个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的评审工作。
“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实施《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健全完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成立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信息报送、跟踪、评估等制度,促进工作有序开展。细化“无废城市”建设任务、重点工程项目、责任分工“三个清单”,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形式多样开展“无废城市”宣传,制作“无废城市”专题视频7部、宣传海报11幅、微信表情包16个,编制《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简报》16期,全面营造“无废城市”创建良好氛围。积极推动“无废细胞”建设,启动首轮8个“无废细胞”建设。截至2023年7月底,我市共建成各类“无废细胞”337个。印发《广州市“无废园区”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推动工业园区固体废物“源头-过程-末端”全链条管理,将4个工业区纳入第一批“无废园区”建设名单。
减污降碳方面。加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重点企业碳排放分析,南沙区成功纳入国家首批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花都区、从化区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市(区),14家企业被授予“广东省减污降碳突出贡献企业”称号。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作为省政府指定实施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登记结算机构、交易机构联建。组建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工作专班,积极争取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印发《广州市碳普惠自愿减排实施办法》,搭建广州碳普惠自愿减排注册登记平台。已有17个自愿减排项目通过广东省碳普惠核证备案,减排量约12.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加强低碳宣传推广,广州市儿童公园正在打造成为全国首个碳普惠示范儿童公园。
持续服务高质量发展。建立并更新“两高”项目清单和生态环境管理台账,将二氧化碳管控纳入重点行业环评管理,严格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推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全国首创生态环境综合许可“融e批”,实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与排污许可证融合办理。发布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名录,对正面清单内148家单位免于现场执法检查或减少现场执法频次。
久久为功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州
广州逐绿而行,驰而不息,生态文明建设须久久为功。市生态环境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服务广州高质量发展大局,助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州。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推动巡游出租车、市中心区公交车全面实现纯电动化,推进国Ⅲ柴油车提前淘汰,实施石化、化工和表面涂装等重点领域深度治理,协调督促落实扬尘污染防治“6个100%”要求。二是持续巩固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成效,加快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和合流渠箱改造等关键治水工程,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和污染物削减效能,加强汛期水环境监管及应急处置工作;试点推进水产养殖和农业面源总氮减排,积极协调佛山、东莞、中山等周边城市强化水污染联防联治。三是稳步推进耕地分类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考核要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四是加强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加紧推进第一批“无废细胞”建设活动,打造广州“无废城市”建设示范亮点。
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制定实施广州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强化源头防控,优化治理路径。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创新发展,强化重点企业碳排放管理。深入推动碳普惠,扩展碳普惠应用场景,鼓励自愿减排项目实施。继续支持南沙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持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力度。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建立健全重大建设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机制,持续推进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打捆审批等改革措施。继续推进落实《南沙方案》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