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近,佛山最受关注的公共议题,莫过于佛山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高水平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对于“为何要建十大园区”,全会本身已经讲得十分清楚。
那么,建设十大园区,又将为佛山带来哪些长远改变?这也是一个需要佛山上上下下统一认识的课题。
在笔者看来,十大园区带来的改变,最少包括“三个一”:开创一个模式、建设一个格局、塑造一种形态。
开创一种模式,是“建设十大园区”带来的第一个改变。
这个模式,就是要探索如何基于制造业园区建设,成功发展新兴产业、特色制造业。
过去,佛山也很重视新兴产业、特色制造业,但没有像合肥培育显示产业那样形成出一个新的拳头产业。大家都知道新兴产业很重要,市里也在很多场合“点名”过具体产业,对有些产业还提出了总体目标。
但在实践中,一度缺乏从市到“事”的严密统筹——具体产业,谁在主抓、谁在跟进?如何考核、考核谁?哪块土地是主阵地、具体打算怎么做?如何科学决策,谁来具体决策?
发展新兴产业,是城市间激烈的比拼。如果回答不好上述这些问题,佛山怎么跑赢?
而现在,改变发生了。
佛山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公布了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抓手,集合各项政策优势,激发内生动力,按照“一个园区、一份规划、一套政策、一个专班”要求,高起点建设。
用大白话解释,这十个园区,要有班子、有章程、有计划。佛山要用严密的机制,把权与责分配出去,把每一个园区建设好、管好。这种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管理,不会开个头之后就没有下文。
十个园区对应十个大产业,佛山开辟了以十大园区撬动十大产业发展的路。对于这十个产业的发展,相关园区要负起责任。
这样,佛山发展这些产业就有了真正的抓手,有了“全程可管”的工作模式。
我们期待,这个模式能够尽快发挥作用。
无论是今后几年促进大项目投资、稳住工业大盘,还是对于佛山制造业的长期命运,这个模式都意义重大。
第二个改变,是建设一种格局。
这个格局,就是“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
去年11月,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公布了有关这个产业格局的设想。但在当时,党代会报告里还只做了初步介绍。当时可能会有人猜想:这个格局怎么落实?会不会落实?
事实证明,佛山市委、市政府说话是算数的,提出蓝图之后,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此次市委全会提出建设制造业十大园区,以及现代服务业十大集聚区,都是对这个产业格局的具体落实。
这个产业格局为何重要?理由很多——通过合理布局,可以让全市产业合理发展、相互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其中还有一个关键理由,那就是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佛山在一些领域“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虽然只有五个区,但经济大区、小区之间的差距,已经到了难以忽视的地步。
打造的“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推动区域平衡。
具体到此次提出建设的10个园区,涉及高明、三水的就有4个。这个分工,不是完全从经济基础考虑,而是从大局出发。
佛山这样做,就是要在继续力挺顺德、南海、禅城制造的同时,给高明、三水加速追赶崛起的机会。
今后,十大园区、十大产业,一定会成为佛山制造业新一轮大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会迎来市、区在土地规模、用地指标、能耗指标、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这是任务,也是东风。
乘着这样的东风,高明、三水有机会把新产业培育好,把新一轮发展的底子筑牢,缩小与禅南顺之间的差距。
区域发展更协调、更均衡,符合全体佛山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佛山的长远目标。
这是佛山的大格局,是十大园区承载的厚望。
第三个改变,关键词是形态——塑造佛山发展新形态。
让我们一起回顾,佛山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的一段话——新时代,新征程,站上GDP超过万亿元起点再出发的佛山,最广共识、最重任务、最急议程就是: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塑造佛山发展新形态,奋力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
塑造佛山发展新形态,是佛山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作主线之一。前文说过,佛山市委、市政府说话是算数的。提出蓝图之后,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去年11月以来,佛山很多工作,其实都是围绕着塑造发展新形态这条主线进行的。
什么是“塑造发展新形态”?这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佛山的城市、乡村、工业、生态空间,或者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都是塑造发展新形态过程中要改造的对象。
小到开展“江河两岸、沿路两边、高架桥下”景观提升,大到推进土地全域综合整治,背后都是这条主线。
进一步聚焦到工业领域中,“工业不成片、产业不成带”就是佛山需要重塑的形态,不仅严重影响了佛山的市容市貌,还影响着土地高效利用、招商引资、产业高质量发展。
因此,建设十大制造业园区,也与塑造发展新形态这条主线呼应。
在建设十大制造业园区的过程中,佛山要在宏观上重塑全市产业空间规划,并微观上则建好一批现代化、高品质、符合最新产业、城市发展需要的产业园、产业集聚区。
说是园区,其实面积都不小,核心规划面积最小的也有8平方公里以上,最大的有76平方公里。这么大的面积,要规划好、建设好,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难度很大。
但是,如果十大园区建设成功,那佛山得到的就远远不仅是十个园区,而是十个产业新城、人才高地。这个结果,将会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为佛山塑造发展新形态提供有力支撑。
要塑造佛山发展新形态,当然不能仅靠十个园区,要改变的事情还有很多,产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但同时,产业也是其中具有引领性的一个方面。
新的园区,就应该有志气成为佛山发展新形态上的十颗定盘星。
三个改变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转变正在发生。
部署建设十大园区,本质上是佛山对全市经济工作从上至下的、更加精准、更加深入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
这样的管理,对今天的佛山经济建设,非常及时。
历史上,由于佛山民营企业发展快、镇街经济实力强,佛山制造的脚步往往会跑到政府规划前面。有时政策、规划还没来,产业已经一日千里,走遍全国。
其内核在于,当年佛山的专业镇经济、镇域经济增长很快,因此发展产业的自主性也很强,镇街层面就能够给予民营企业相对宽松甚至粗放的发展环境,集聚起很多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国打出了名堂。同时,佛山也崛起了一批经济体量、人口规模大,发展主动性强的镇街。
佛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习惯了这样的氛围和模式。
但随着知识型经济的崛起、全国强省会城市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大环境的变化,依靠专业镇经济崛起的佛山制造,逐渐遭遇挑战。
佛山的新兴产业发展,未能重演当年优势传统产业的崛起之路,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同时,佛山“城不城、村不村”“工业不成片、产业不成带”的形态,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
现在,佛山要打赢新兴产业之战,仍然要依靠强大的镇街,仍然要依靠各区和镇街的主动作为,但不同之处在于,新兴产业呼唤更系统的顶层设计、更高级的行政资源、更高品质的“三生空间”,以及更加严密的领导和管理。
这样的管理模式、这样的资源配置,需要由市级从上至下强力谋划、推动才能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佛山市区镇的力量,将进一步优化,并且继续在镇街的土地上集中输出。虽然镇街的工作压力不小,但镇街的发展只会更好。
能不能建好十个制造业园区,能不能发展好新兴产业,考验着镇街,考验着各区,考验着佛山。
当十个制造业园区建设好,佛山也会探索出对于镇街资源利用更高效、更贴合时代需求的统筹管理模式。这是一个意义更大、属于未来的故事。
前路多挑战,但胜利的希望,终将属于这个勇于改革,敢于奋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