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探墒栽到虚土抗旱,从生态林到经济林,20年间老卜见证了采凉山从刮风起沙的秃岭变成松涛阵阵的绿海。
采凉山是大同市防沙治沙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大同市按照“整体布局与分项实施相结合、年度任务与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项目与项目衔接、工程与工程衔接、区域与区域衔接、年度与年度衔接”的原则,不断探索防沙治沙技术与模式,丰富和完善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思路,实现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生态产业三提升,沙区综合治理成效日渐显现。“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48.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1%。
打造精品工程,以点带面改善生态环境。大同市整合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交通沿线两侧荒山绿化等国家、省级重点项目,通过签订防沙治沙责任书,实行三定一包合同管理制,规模化实施荒山造林工程,持续推进林业生态片区的建设。从亮马台到采凉山,从五路山到千福山,从火山群到锅帽山,从近郊到远山,大同市打造出了一大批规模连片的精品造林工程,生态效益日益显著。监测显示,目前该市平均沙尘天气(扬沙、浮尘)日数减少到4天左右,呈现出发生时间推迟、结束时间提前、沙尘强度减弱的趋势。同时,空气质量也实现了质的提升,二级以上良好天数逐年递增,连续5年在全省排名第一。
绿色产业带动提高经济效益。大同市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和生态旅游、采摘观光等绿色产业,有效促进防沙治沙特色产业发展,提升生态经济产品综合实力,促进农户产业增收。
“以前这里风沙大,家里29亩地也落不下几个钱。退耕还林后,我按政策种上了杏树,这几年都到了盛果期,一年收入算下来是过去的4倍。现在政府还给果树上了保险,我这干得更有劲了。”正在修剪杏树的聚乐乡聚乐村村民杜宏明笑呵呵地说。
今年,大同市将积极解决林业生态修复与草原保护修复的融合问题,将防沙治荒草原生态修复与林业生态修复相互融合,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林草结合、针阔混交的治理模式,提升防沙治荒建设成效,推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白天鹅“稀客”变“常客”
随着春天大踏步地走来,河东大地上蛰伏了一个冬季的植物纷纷苏醒,一群群来自西伯利亚的“贵客”却在不舍中告别了湖面,振翅北飞。
每年的10月下旬,经过长途迁飞的白天鹅便成群结队地来到运城越冬,直到翌年的2月下旬离去。去冬今春,细心的芮城人发现,在芮城圣天湖里的白天鹅一下子多了不少,数量已达到8000余只,比上一年增加1000多只。不仅如此,平陆三湾大天鹅湖湿地景区、永济伍姓湖等地,白天鹅数量也都较往年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