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月的阳光照耀大地,我们迎来了第110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新冠肺炎的战“疫”还在继续,各行各业众志成城。在无数奋勇前行的背影中,几位金华姑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下的巾帼不让须眉,也让我们看见了90后的担当。
“我想趁年轻,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她,啃馒头的样子,很飒
听到“忠诚”这个
微信名,你能想到她是一位1995年出生的拥有模特般身材的甜品师吗?金华姑娘叶海兰,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也是金华蓝天救援队里的老幺,你以为她是温室里的花朵,然而巾帼不让须眉。
金华蓝天救援队成立于2014年。“救援队成立没多久,我就报名加入了。我想趁年轻,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能够真正发挥自身作用,帮助到别人,叶海兰积极参加队里安排的所有培训,遇到不懂的就上网查、找人问。队里的女孩子不多,担心自己身体素质不如别人,她开始健身,加强锻炼。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因队长不在金华,作为队长助理的叶海兰勇挑重责,协调并指挥着130多名队员紧张有序地参与高速路口执勤、指定区域消杀等工作。正月初一收到指令后,叶海兰就以甜品工作为借口独自住了出来,把自己与家人隔离。她说,不想半夜出门吵到家人,更不想家人担心。
这些年来,叶海兰参与了很多志愿者活动,而2015年的遂昌山体滑坡是她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也是她参与的第一次大型救援行动。那天晚上11点左右,正准备睡觉的叶海兰接到了行动指令。她清楚地记得,父亲拦住她说:“今天你出了这个门,就不要回来了!”但她还是踏上了去遂昌的路。一路上,家人不停地给她打电话,但不论说什么,都改变不了她的决定。到达集合点后,救援队即刻设立临时指挥部,而从指挥部到受灾点,要走十几公里的路。“现场环境艰苦,大大超出我的想象,这么长的路,还要背上装备,但我没有害怕!”行动持续了很久,大家都在跟时间赛跑,没有人发现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直到行动结束,一批馒头送了进去。叶海兰说:“馒头明明又冷又硬,但大家坐在地上,啃得很开心。”
没有胭脂粉黛,照样光彩动人;没有锦衣华服,照样英姿飒爽。这就是叶海兰!
“男孩子做得到的,我也能做到!”
她,穿工装的样子,很帅
爬电线杆、扛工具箱、装表接电……你能把这些跟一个身材娇小的90后女孩联想在一块吗?2015年的夏天,刚刚步入社会的陈佳怡不顾家人反对,走上了电力一线:“男孩子做得到的,我也能做到!”穿着长袖长裤的工装在温度高达50℃的配电房一干就是一整天,自己都能闻到一股汗臭。为了尽快上手,她坚持学中干,干中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打破砂锅“钻”到底。
她说:“选择工科,选择电力,就意味着我们要和光鲜亮丽说再见,要与灰尘土壤为伍,要时刻待命出发,我早就做好准备了。”
自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以来,停不下来的陈佳怡主动请缨,担任金东区复工复产电力专员。每天,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以外,她还要根据企业历史用电量情况、企业生产日用电量等数据,对金东区12个乡镇、11大行业、3000余家企业用户的复工复产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比较,将185000多个枯燥繁杂的电力数据转换成形象易懂的金东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分析日报,把准确信息第一时间传送给相关部门。
因为事情太多,陈佳怡经常下午1点多了才吃中饭。同事们心疼她:“饭还是要趁热吃,自己的身体要照顾好。”陈佳怡说,有时候,她也想中午稍微休息一下,但是实在停不下来。
“小陈,用户这个情况能享受这项政策优惠么?”
“小陈,这个数据的算法规则是什么?”
办公室的座机刚挂掉,手机又响了。不知不觉,这已经是她连续奋战的第27天了。
陈佳怡说:“和战‘疫’一线的战士比起来,我这根本不算什么。我的岗位很普通,而我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口罩之上,那坚定的眼神中透射出90后的担当,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